南俊在12/2發新專輯的當天,
台灣時間四點的時候,
在werverse開了一個直播。
他化身一個展場的解說員,
導聆他的專輯。
在展場放了十個箱子,
箱子各放置了一件物品,
象徵十首曲子的關鍵字,
阿珠媽將日本Army翻譯成日文的內容,
再翻成中文。
在阿珠媽翻譯的過程中,werverse居然放上中文字幕。
好吧 ,不要讓我的辛苦白費,
我還是放上來了。
(有根據字幕,再做些增添修改。)
因為南俊講了許多專有名詞 ,所以也有註釋在下面,
幫助大家更能理解他說的內容。
以下是南俊的解說
----------------------------------------------------------------------------------------------
專 輯 曲 目
1.YUN
這首歌的名字是以尹亨根老師的姓氏來取名,
(YUN)有很多的讀法(註1:)
在外國的讀法是YUN
所以我就依照這樣的讀法來念這首歌曲的名字,
現在我們眼見所及是一堆土砂 (註2),
尹亨根老師的畫作 ,都是關乎落地歸根,破土而出的主題。
而我的專輯封面創意來源,就是這位我最尊敬的老師。
尹亨根老師在72年代時的藍色系列畫作,
此時期的作品,老師的代表作之前出現的作品, 算是一個過渡時期。
而我的indigo 就像是老師的這個過渡時期一樣,
希望總有一天可以像老師一樣, 創作出屬於我的代表作。
這首歌在2020年就開始創作,
坦白說 ,我從一開始就很喜歡neo soul(新靈魂樂)。
就像D’Angelo或是Erykah Badu這些音樂人,
近期也聽了Robert Glasp 的Afro Blue,
Erykah Badu已經成為老師級的人物,
她接受了我合作的邀約,
所以我們在一起做了這首歌曲。
我很敬佩尹亨根老師說過的一句話:
「作為一個人應該要好好地生活;
再去想藝術創作的事情。」
我還年輕, 這句話由我來說沒什麼說服力,
我將來還會有許多碰撞及受傷的時候。
所以歌曲中必須要有一個,
充滿人生歷練,
且像有擁有強大王國的Erykah Badu的聲音。
幸運的是, 我創作了旋律與歌詞,
Erykah Badu也願意跟我一起合作。
我和她基本上一周會連絡一次,
這首歌如你所聽到的是較為古風的感覺。
這種曲風是我所擅長的,
所以我很有信心地將這首歌安排為intro。
(註1:尹亨根 ,韓文是윤형근 姓氏:"尹" 在中文是 "用"的發音
外國人多念YUN -中文是"運"的發音)
(註2:尹亨根的作品中 ,多用土色的色塊來表達我們生活的大地)
2.Still life 靜物
Anderson Paak曾和我們拍了Yet to come MV,
是進行Silk Sonic(註1)演唱會的時候 ,一起經歷困難的關係。
這首歌原本是一首嘲諷的歌曲。
它沒有很多樂器 ,而且很簡單, 當我收到這首歌的時候。
裡面包含了積極的訊息。
且歌曲趨向funk的曲風(註2)
比起我的歌聲 ,Anderson Paak以funk
的方式演唱, 更顯活力。
這是一幅靜物畫,可是他有向外延伸的意念。
靜物畫在國外博物館展示時的標示牌, 多半寫著 still life
為何取名為still life ?
Life 有生命 ,雖然會停住, Still有靜止不動的意思
still life象徵著生命不會停止的,他是會不斷延伸到畫布外面的靜物。
靜物雖然死亡,但還像活著的狀態,並且會一直活下去的樣子,且生生不息
以Anderson擁有的能量,要說服全世界的聽者,當之無愧。
(註1: Silk Sonic 是音樂人Anderson Park 和Bruno Mars組成的樂團)
(註2 : funk起源於1960年代中期至晚期,非洲裔美國人音樂家將靈魂樂、
靈魂爵士樂和節奏藍調融合成一種有節奏的音樂類型)
3.All Day
這首歌是對我童年的英雄的致敬,
歌詞來源於Epik High的Fly ,
這是一首歡快的歌曲。
我喜歡大數據(註1)推薦的歌曲。
可是我們會誤以為這些推薦的歌曲就是我們喜歡的。
這不是件壞事,但我認為越來越難找到屬於自己原創的音樂。
雖然是首歡快的歌曲,可是其中也包含了一些社會議題。
老實說,在聲音方面,
2010年代初期我聽過Dynamic duo 的 Beyond the wall,
想著很多我小時候聽到的嘻哈歌曲,
一邊試著讓它聽起來像一首近期的歌。
但是我比較抒情,又很原始,
我一直做出像mono 很低沉的歌曲,
但這次還是作出了很多人能輕鬆聆聽,節奏歡快的曲子。
如果依照專輯曲目順序來聆聽,你會發現曲子越來越明快。
所以請按照順訊聆聽。
(註1:大數據-大型音樂串流平台 ,會透過數據分析會員聆聽音樂的喜好、習慣 )
4.건망증 forg_tful
健忘這首歌,很適合我吧 !
這首歌在Indigo的歌曲中,是最早出現的歌曲。
根據我的印象,我是2019年開始製作的。
哥(John Eun)幫我彈奏吉他,且和我一起製作。
我因為常常忘記跟朋友說過的話,
而讓他們有寂寞的心情,
所以我有那麼一瞬間,
腦袋浮現,歌曲開頭到副歌的部分。
這首歌作為indigo專輯的開端,
對我而言意義非凡。
我很喜歡Kim Sawol的第二張專輯,
總是在騎腳踏車的時候聆聽。
這首歌曲是不插電(註1)的民謠曲風,
Sawol特有柔和且令人毫無防備的聲音,
我若能和她合作,必能創造令人愉快的歌曲。
做這張專輯很辛苦,
這是一首能治癒我的歌曲,
對於現在的人,
你會不會也常常想不起今天早上的早餐吃了甚麼,
這首歌除了 memory 這個單字以外,
全部都是韓文歌詞。
在錄音室敲打桌子、 或搓牛仔褲 、玩具的叮咚的聲音,
不混合任何虛擬樂器的聲音,
完全是一首不插電的歌曲,
算是一首非常簡約的曲子。
(註1 :不插電-不插放大器或效果器等設備 呈現樂器最原本、最原本的聲音。
5.Closer
我跟我的好友HONNE在一個空蕩蕩的漁港裡一起創作出來closer這首歌,
我們曾經在mono的mixtape中一起創作seoul,
這首歌講述了:想抓住卻又抓不住的東西,
例如說人 ,或愛情。
我很喜歡Paul Blanco的聲音,
他有特殊的嗓音及感性,
所以我用Instagram私訊邀他一起合作,
六個小時之後, 我居然就收到了成品。
還跟一位英國的歌手 Mahalia 一起合作
歌曲變得很豐富。
這首歌就像是盯著魚缸發呆,
像這樣Run away like fish,
像魚一樣逃跑,
是關於這些事情的直率歌曲。
6.Change pt.2
專輯第1-5首是A面,
6-10首是B面。
Change pt.2這首歌出現後就會改變專輯的氛圍。
聽過Change 1 的人 ,並期待Change2的人可能會非常驚訝這首歌,
完全是兩首沒有相關的歌曲。
老實說 ,本來不太想寫Change2,
可是因為出現change 的歌詞 ,所以就取了Change pt.2的名字
冰化為水, 水又會改變, 所有事物都在變化。
我很想說說這樣的話題,
歌詞中我最喜歡的是,
世界本來就是這個模樣。
在Namu wiki(註1)裡有關於我資訊是不太正確的。
當時可能是正確, 可是現在完全是錯的。
由我來改的話也很怪,因為有很多想法 ,所以我沒有修改。
人與人見面應該不是用wiki 來判別對方,
因為有關我的wiki 就不是正確的資訊。
這首歌是我的好友兼製作人eAeon,
為我製作完成的,
而且我也像 健忘 forg_tful那首歌一樣
從頭到尾歌詞,一瞬間就浮現在腦海裡。
某次我去拜訪了哥(eAeon),
喝了不少酒。
在幾乎沒有拍子的狀態下,
當時錄下帶著有酒意的嗓音,
可是麥克風不是太好用。
哥用樂器把音樂製作了之後,
我打算重新錄音,
有趣的是,
在沒有節拍的狀態產生的錄音最好。
因為我再也表達不出這種冷嘲熱諷的感情了。
所我們就用了這個demo ,當作完成的作品。
我讓很多音樂人聽專輯,
這首歌雖然短 ,卻是專輯中最受歡迎的曲子。
(註1 :Namu wiki 나무위키:是韓國經常使用的百科,又名樹百科 )
7.Lonely
這是在拉斯維加斯的飯店時寫的,
老實說,我不喜歡飯店。
去巡演時我很享受表演的當下,
我會開始參觀博物館的原因是, 因為我不想待在飯店。
對我而言 ,住飯店只有負能量的感受。
就算是住在高級的飯店,
對我而言完全開心不起來。
因為總是孤獨一個人 ,沒有朋友, 也不能外出。
我想不僅是針對飯店,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感受吧。
這首歌完全是首流行曲子,
非常適合開車時聆聽,
當初是抱著要製作--
開車能聆聽的歌曲的信念。
“I am fucking lonely”,
這句朗朗上口的歌詞,
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就這樣在四月的拉斯維加斯,
我完成了這首歌。
我喜歡這首歌。
8.Hectic
這首歌可以說是seoul pt.2。
我覺得很多事情都變了。
每個人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吧 ?!
和不合拍的人一起去吃飯喝酒,
見了好久不見的朋友,一起敘舊,
最終卻想著:終於又可以兩年不用見面了。
然後坐上返家的計程車。
我很喜歡Hectic(忙碌的) 這個單字,
喜歡這個單字發音的質感。
所以想說總有一天要以這個為題,做一首歌。
因為不愉快的聚會 ,
坐著計程車返家,
也不清楚身在何方,
寫歌的意念就突然出現在腦海,
用手機就記錄了突如其來的靈感,
我非常喜歡 city pop (註1)
我沒有聽過男生唱 city pop,
所以我認為兩個男生一起唱 city pop應該會很有趣,
跟最好的朋友一起演唱(colde),
感到心裡很溫暖。
這位朋友的音色非常的有都會的感覺,
雖然我的聲音低沉有混濁的感覺,
他卻有都市中幹練、清雅的聲音。
這首歌的高低對比相當有趣。
生活在2022年的現代人,
在夜晚開著車邊聽著這首歌,
能感受到這種獨有的心情,
我認為是很棒的事情。
(註1:City pop是屬於日本流行音樂(J-pop)的分支,
起源於1970年代後期的日本。它是日本國內受西方文化影響衍伸出來的音樂風格,
以貝斯、電吉他搭配鮮明的節奏、輕鬆愉悅的旋律為人所知。
它在日本經濟泡沫時期(1980年代)達到頂峰,多以都市夜生活、男女間的愛慕、夏日海灘度假為創作主題)
9.Wild flower
這首歌有很多想說的事情,
Wild flower這個關鍵字是從2015年就想到的。
我曾經在官咖發表過Wild flower以為題的文章
原因是我的媽媽也有提到;喜歡野花傲然綻放的花朵
所以我心想一定要將這想法做成一首歌。
之前就不斷的挑戰,
可是總是有些不順利。
原本在英文中使用的是 flower works
如果是要世界通用的話,
可能不太好理解。
所以就將英文名字改成了Wild flower。
寫這首歌的時候我在想,
如果躺著時候把一朵野花扔在頭上,
它會倏然落在我的臉或身上,
我認為這就是野花吧。
我很喜歡躺在汝矣島公園這樣的地方,
因為我什麼地方都能睡,
這是一首有包含我的經驗與想法的歌曲。
這首歌包含了相當多的樂器、聲音、及歌詞。
趙宥真老師的聲音有煙火綻放時的感覺,
同時也有野花的感覺。
所以她是像煙火也像野花的人,
我想將這樣的感性放到曲子裡面。
這首歌每每聽了之後,總有心痛的感覺。
對我而言意義重大且深遠,
是我花最多心力的一首歌曲。
最後,我認為加了宥真老師的聲音後,
才讓這首歌變得完美,
我認為這首歌會做為,
象徵我二十幾歲尾端的曲子。
10.NO.2
有時不是會想要去看海嗎?
江原道或是釜山 ,哪裡都可以。
不知為何對海總有一股鄉愁,
海就像我們的故鄉般。
我的歌詞中經常會出現海或者海浪之類的。
這首歌有人可能會想說,為何要叫做NO.2 ?
因為傑克森 波洛克(註1)的關係。
他用顏料潑灑滴流的方式創作他的第一幅畫作NO.1 。
我取了這個名字就是意謂著,
我的人生要邁入第二篇章的意思。
歌曲的關鍵就是,不要回頭。
歷史上有很多有關於,
不要後悔的教訓。
如果有人在身旁提醒我們,
不要沉湎或執著於過去,
這也是我最想對自己及大家說的一句話。
奇異博士(註2)這部作品,也是講述一樣的道理。
目前這個宇宙,
是最棒的狀態,
我想有這樣的歷史教訓,
是因為這是存在於真理之中的。
這首歌拜託了朴志胤老師的原因是,
我非常喜歡 "變成夢的樹" 及最近發行的 "你" 這些曲子
她給人的感覺空曠又淒涼,堅毅且強韌。
這是2020與健忘forg_tful這首歌,同期製作的歌曲。
當時她錄了音,兩年後,
到了要公開的時候,
她要求要重新錄音。
如果不是她,這首歌肯定沒這麼有說服力。
從某個角度而言,
借用別人的聲音,來向世界喊話,也是我對自己說的話。
照順序聽專輯的話,聽者會聽到
從尹老師的教導、我會怎麼生活、 我是甚麼人、
到我的職業是甚麼 、藝術甚麼 、人是甚麼、
會經歷很多事情 、然後變成野花、 最後不回頭的,
一個人的故事。
因為我沒有腳本,所以沒有頭緒的說明著,
可是比起我的說明,
現在這張專輯不再是我的專輯了。
我發行的瞬間,這些都交由聽眾來解讀。
這個空白就留給大家。
(註1: 傑克遜·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是一位有影響力的美國畫家,
以及抽象表現主義運動的主要力量
他以無意識的書寫概念,使用滴流潑灑顏料方式創作而著名。 )
(註2: 是一部於2016年上映的美國超級英雄電影,
改編自漫威漫畫旗下的同名超級英雄角色奇異博士 )
----------------------------------------------------------------------------------------------
南俊非常認真懇切地敘述他的創作歷程,
讓阿珠媽更能融入於他的歌曲情境當中。
很多歌曲只聽旋律及欣賞歌詞只是欣賞了一半,
真的要了解歌曲背後的創作理念,
才能感受創作者的要傳達的意念。
很多藝術家創作完之後,
就不願意再說明了。
因為他們認為他們要說的,
都已經呈現在作品中了,
可是畢竟我們所處的是不一樣的世界,
文化不同 、語言的隔閡,
若是有這樣的導聆是非常好的,
很謝謝南俊願意這樣的分享 !